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透露,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在工資中的占比,有望進一步提高,從40%增長到45%左右。此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的地區差距還比較大,一是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存在較大差距,二是層級比較高的機關單位和層級低的縣鄉等機關單位存在較大差距。
因此,從2006年起,國家對津貼補貼進行了規范。日前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完善適應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工資制度。從目前看,完善工資制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主要成效包括:一是完善工資制度配合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并軌的工作已經完成;二是改善了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結構,基本工資占比從30%左右增至40%左右;三是向基層傾斜,建立鄉鎮工作補貼和縣以下的職務職級并行制度。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提高基本工資
1月,國務院下發《關于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其中明確,今后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將每兩年調整一次,至于調整的幅度,主要是按照公務員和企業管理人員工資水平的調查比較結果,并綜合考慮當年國民經濟發展、財政狀況和物價變動等因素來確定。
在《方案》下發之后,去年全國各省的公務員基本工資都有上調,而且調整的時間是從10月1日起。按照每兩年調整一次的規定,實際上,這就意味著,今年公務員的基本工資標準將再次提高。
公務員基本工資上調幅度較大。像公務員中最低級別的辦事員,基本工資標準是從630元提至1320元,但由于公務員漲薪是與養老保險繳費同步實施,因此從調整后的結果來看,公務員漲薪的幅度并不大。按照去年人社部公開的說法,以全國平均水平計算,大約是月工資人均實際增加了300元。
據前述接近人社部專家介紹,在《方案》出臺之前,公務員基本工資大約只占全部工資的30%,其余70%多為各種津貼補貼。去年經過上調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再加之對過去濫發的津貼補貼部分實施嚴格控制,使得公務員基本工資占比提高至40%左右。預計未來幾年,再經過兩三次的調整基本工資之后,公務員工資中的基本工資占比將會超過津貼補貼。
實施的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主要是在提高公務員基本工資的同時,把過高的、濫發的津貼補貼降下來。按照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對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的調整只能由中央來決定,各地必須按照中央劃定的標準來執行,而公務員的津貼補貼是由地方財政承擔,長期處于不透明的狀態。現在中央調整公務員工資占比結構,最根本的目的,還是要實現對公務員工資的有效管控。
前述接近人社部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在調整公務員工資結構的同時,還要求各地各部門不得自行擅自提高公務員的津貼補貼水平和調整津貼補貼標準,要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改革性補貼政策和考核獎勵政策,還規定省部級正職的津貼補貼每月減少650元,基層辦事員的津貼補貼要每月減少220元。
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針對鄉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等突出問題,提出了9個方面措施。
讓鄉村教師“留得住”
鄉村學校怎樣才能留住教師?《實施辦法》提出,我省將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研究制訂提高鄉村教師教齡津貼標準政策,提高鄉村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逐步建立鄉村特困教師救助制度。并且,關心鄉村教師身心發展,加快實施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
多年來,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不一樣,城市高于鄉村。《實施辦法》提出要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在機構編制總量控制的前提下,鄉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按照城市標準統一核定,其中村小學、教學點等小規模學校的編制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在合理規劃學校布局的基礎上,通過調劑編制、加強人員配備等方式,解決鄉村學校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
《實施辦法》明確,職稱(職務)評聘向鄉村學校傾斜。縣域內城鄉學校教師崗位結構比例應保持總體平衡,并適當向鄉村學校傾斜。原則上鄉村學校教師職稱評審的通過率應不低于城鎮學校。對在鄉村學校任教時間較長的教師,在評聘高一級職稱(職務)時應適當傾斜照顧。
論文、課題是不少鄉村教師評職稱的“攔路虎”。此次《實施辦法》還明確,我省鄉村學校教師評聘職稱(職務)時,對課題和發表論文原則上不作剛性要求。并且,為鼓勵鄉村教師一專多能,對承擔2門及以上學科教學任務的鄉村教師,允許按全科學科申報晉升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