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兩會關于一帶一路提案,兩會一帶一路相關政策
【提案內容】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一帶一路”既是國內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也是對外開放的升級版。其本質是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三年以來,“一帶一路”戰略對于加強全球經濟合作,實現地區和平發展有重要意義,為沿線國家和人民帶來了豐厚福祉。目前,參與的國家與國際組織已達100多個,我國與20多個國家開展產能合作,建立5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達3.1萬億美元,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6%;投資累計達511億美元,貿易和投資實現快速增長,人才交流日益密切,互聯互通網絡逐漸形成。隨著逆全球化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將面臨外需減少的壓力,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開拓海外市場,打造區域間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對沖外需下行壓力。
如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辜勝阻建議,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與對外開放要強化沿線各國間的戰略共識,探索“一帶一路”與各國戰略規劃的契合點,推進戰略對接,促進市場深度融合,形成互惠互利、共同繁榮的“利益共同體”。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布局。建立海外開發署,完善統籌協調機制,為企業“走出去”提供風向標,保障項目落地生根。瞄準重點國家和領域,開展示范性項目與工程建設,以點帶面形成貿易、投資協調發展的“一帶一路”。優化海外投資環境。借助戰略對接、使領館外交談判達成合作共識,營造發展“大環境”,建立雙邊經濟合作區,加強基礎設施和產能合作的“硬件”和“軟件”建設,鼓勵企業抱團發展,組織動員在外企業集體談判,統一爭取貿易、稅收、生產技術標準以及法律保護等優惠政策,營造高效便捷、“集群式”發展的“小環境”。
完善金融扶持體系,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完善股權投資鏈,在絲路基金、亞投行和商業銀行內搭建中小企業海外投資基金,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企業海外拓展,拓寬民企融資渠道,推進民營企業更好地“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形成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相互補充、共同發展格局。實施人才發展戰略,打造智力絲綢之路。通過國內人才“走出去”與在沿線國家“就地取才”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人才交流平臺和國際化人才儲備庫,培養具備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人才。構建國際化、市場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和中間組織。借力商會協會等中間組織為海外企業提供信息溝通、商業指導、權益保護等服務,提高企業海外拓展的組織化程度。強化風險評估、預警和管控。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成立投資保險公司,完善雙邊和多邊投資保護機制,幫助企業分擔國際化風險。
【分析解讀】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實現與沿線國家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
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新構架。其基本內涵在于,緊密結合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堅持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共贏的發展,堅持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和有力抓手,擴大同沿線各國的戰略契合點和利益匯合點,有序推進陸海統籌、東西互濟的商品資源物流大通道建設,加快同周邊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著力推動雙多邊經貿投資合作上水平、上臺階,積極推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協定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促進區域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形成以“一帶一路”為兩翼、以周邊國家為基礎、以沿線國家為重點、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為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亞太自貿區(FTAAP)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加快培育和提升我國企業參與和引領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著力推動國內優勢產業向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高端邁進,不斷強化我對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的主導性影響,為我與沿線各國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安全互助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創造有利條件,為繼續抓住用好進而拓展延伸我國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優化海外投資環境、完善股權投資鏈、強化風險評估、預警和管控等方法都是很詳細的方式和方法。不過,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必須得與國內經濟狀況相適應。當下,中國的產能過剩是相對的;實際上,國內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有很大空間,大有可為。如果我們不顧及國內的這些實際需求而一味向國外投資和轉移產業,有可能會產生對國內投資的擠出效應和產業的“空洞化”。對此我們要提高警惕。
所以,發展是必須的,但要以本土核心為主才是最好的方案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