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經濟增長下降到6.5%左右,經濟增長目標在6.5%-7%,最終經濟增長6.7%。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政策重心從穩增長轉向防風險和促改革,經濟增速目標的下調也在市場預期之中。通脹目標維持在3%的水平,最終通脹2%,今年在PPI上漲以及基數效應帶動下,我們預期實際通脹水平將有小幅上升。城鎮新增就業目標從1000萬人上調到1100萬人,在降低經濟增速的前提下重在保就業。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2)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赤字率維持在3%,財政赤字2.38萬億,比去年增加2000億元。強調赤字率保持不變是為了而進一步減稅降費,因此積極的財政主要體現在減稅上,全年再減少企業稅負3500億元左右、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對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增長9.5%,比去年的12.2%有所下降。基建穩穩增長的壓力在2017年有所緩解,目前除了一線及核心二線的房地產需求外溢使得三線城市投資和銷售數據均超市場預期。
(3)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2017年M2級社融增速下降1個百分點至12%左右,增速目標13%左右,M2實際增速11.3%,社融實際增速12.8%。2017年1月信貸社融大幅投放,社融中增速較高的是委托貸款、信貸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但是在2月21日流傳出的資管產品監管意見中可以看到,非標融資未來將被限制,社融增長從表外回歸表內,M2增速也將下滑。從匹配名義增速的角度,M2的設定較大幅收緊,今年去泡沫去杠桿仍是主題。
(4)三去一降一補主題不變,包括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再壓減鋼鐵5000萬噸、退出煤炭1.5億噸產能,淘汰煤電5000萬千瓦產能。繼續強調積極穩妥去杠桿,要再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我們預期企業杠桿率的下降將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控制新增杠桿,即控制信貸擴大股權融資,二是通過資產證券化和債轉股降低企業負債。郭樹清出任銀監會主席后,2017年債轉股預計有較快發展。
(5)在對外方面的表述有所增加,明確重點改革領域。首先在匯率方面強調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國際定位,要求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對一帶一路高度評價并提出建設進展加快的目標。同時報告指出要積極參與多邊貿易談判,在特朗普上臺后貿易方面的負面影響下,中國對外政策更加積極。在國內改革方面,強調國企改革,要求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革,深化混改。并未提到房產稅改革以及IPO注冊制改革。
在政府工作報告公布之后,我們維持之前看法:經濟基本面上半年好于下半年;通脹預期,尤其是工業品價格上漲預期(PPI)上半年高于下半年;流動性短期不樂觀,長期不悲觀。對于資產價格,我們維持股市全年看U型,利率債有配置價值(下半年利率或重回牛途),信用債維持謹慎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