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60多年來,學校培養了20余萬各級各類人才。2007年9月,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同志來到學校,親切看望慰問老師,代表市委市府寄語學校,堅持教育優先。學校堅持師范教育的傳統與特色,成為上海高層次、高質量基礎教育師資培養與培訓基地,為上海基礎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上海基礎教育師資隊伍中,近70%的骨干教師和近70%的中小學校長都是上海師范大學的畢業生,其中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如上海市教育功臣唐盛昌、劉京海、仇忠海,全國優秀校長吳小仲和高潤華,上海市首屆師德標兵童瑩瑩和張育青等。學校承擔的中英數學教師雙向互派交流項目,把上海基礎教育的優勢推向了世界。劉延東副總理在相關報告上批示,這一項目增加了“對我國教育的信心,上海數學教育的經驗應在國內總結推廣”,這是對上海基礎教育的褒獎,也是對學校教師教育辦學傳統與特色的高度肯定。除了教師教育,學校還有大批杰出校友遍布各行各業、社會各界,如中國科學院褚君浩院士等。
學校于2005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評估專家組肯定了學校的辦學定位;認可學校在辦學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多渠道籌措資金,拓展辦學空間,加大教學投入所作出的努力;贊賞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加強教學質量管理、一貫重視師德和學風建設所取得的成效;認可了學校傳承長期以來形成的師范教育優良傳統及把師范精神滲透到各類人才培養中的辦學特色。同時,評估專家組也指出,學校需要進一步加強新辦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優化實驗教學體系。
學校把專業評估作為全面加強內部質量管理、強化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于2013-在上海高校中率先對全校本科專業實施專業自主評估,邀請學科、管理、行業專家系統評定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根據評估結果和專家組建議,學校推行了包括專業調整、大類培養、專業質量年報制度、專業管理績效考核、培養方案修訂等在內的一系列深化改革舉措,取得了成效。
近年來,學校堅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國家和上海《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以及《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方案》的要求,主動適應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與文化大都市建設的需要,力求服務上海的同時,以長三角,輻射并貢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學校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匯聚融合的時代背景,自覺融入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秉持“厚基礎、重實踐、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理念和“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教育教學理念,致力于提升學生核心能力素養,通過構建人才培養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能力體系以及政策配套與資源支持體系、質量文化體系,推行八大改革舉措,促進人才培養教學過程的四個轉變,形成了全面發展、個性發展與卓越發展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彰顯了卓越教師培養、人才培養國際化、圍繞專業自主評估構建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辦學特色。
進入“十三五”發展階段,學校將貫徹“特色、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重點實施卓越教師與一流專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提升、一流學科引領、國際化驅動等四大發展戰略,堅守教師教育辦學傳統,力爭到2020年,把學校建設成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教師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
錄取分數線
年份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最低分 | 省控線 | 批次 |
---|---|---|---|---|---|
2016 | 471 | 449 | 442 | 360 360 | 一批 |
2015 | 457 | 433 | -- | 414 414 | 一批 |
2014 | -- | 443 | -- | 423 423 | 一批 |
2013 | 451 | 423 | -- | 405 405 | 一批 |
2012 | 462 | 437 | -- | 423 423 | 一批 |
2011 | 487 | 472 | -- | 462 462 | 一批 |
2010 | 485 | 472 | -- | 465 465 | 一批 |
2009 | 488 | 465 | -- | 455 455 | 一批 |
2008 | 497 | 475 | -- | 467 467 | 一批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轉專業政
時間:2024-07-12 11:0:49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轉專業政
時間:2024-07-12 11:0:45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本科招生
時間:2024-07-12 09:0:39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本科招生
時間:2024-07-12 0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