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制度公平的問題,問題的實質在于如何引導企業年金更快地發展,使更多的企業職工能夠不但有基本養老保險保障,而且有補充養老保險的補充保障。1月1日開始施行企業年金的有關新規定,不僅個人繳費部分延交個人所得稅,而且在投資收益進入到個人賬戶的部分也是延交個人所得稅,這是積極的信號。當然這需要一個發展過程,因為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
網上在講國務院辦公廳發了文件,我也注意到了這個信息。配合這次改革,確實要完善工資制度。國務院辦公廳為此轉發了三個實施方案,一是公務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二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的調整,三是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的調整。目前,這個文件已經發到各單位。各單位應按照國辦印發的文件執行。
E 繳費細化到月體現職業生涯貢獻
對于一個公務員來說,改革前和改革后退休的,養老金領到的標準有什么樣的變化?
胡曉義:我先說宏觀,這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到底改了什么?第一,改了一個制度模式。原來是單位保障模式,現在變成了一種社會化的制度安排,這樣單位退休撫養比不平衡就被分散掉了。第二,改了計發辦法。原來參照退休前一個月的工資和工作年限,改革后是按照繳費年限和繳費的工資來計算,細化到每一年甚至每個月的繳費,體現了一個工作人員整個職業生涯的勞動貢獻。
到底哪個高哪個低?具體到每個人會非常細致。從政策設計上,我有這樣的信心,對絕大多數人來講,如果不是極特殊情況,待遇水平都會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坦率地說,企業養老保險制度實際運行中,確實有一些企業和個人有這樣那樣的想法,覺得我繳費,現實的收益少了,即期的收入少了,所以千方百計地規避繳費或者降低繳費基數,實際上這是對自己長期和未來利益的損害,大家一定要明確這一點。所以如實、及時地繳費,是對自己利益的最好保障。
F 已退休老人養老待遇保持不變
《決定》中明確對改革前已退休的老人維持原待遇不變,并執行新的待遇調整辦法。這句話怎么理解?很多自收自支單位已經退休的老人,他們的養老金以后由誰來發?
胡曉義:第一,老人的待遇是不是有保障,這個回答是明確的,原來發多少錢還發多少錢,不會改變。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將來養老金調整的時候,他還會跟著調整。第二,這個錢誰來發。自收自支的事業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