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中華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涵蓋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歷法、易理術數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不僅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也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龍抬頭、社日節(農歷二月初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寒食節(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節(公歷4月5日后);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下元節(農歷十月十五);冬至節(公歷12月21~23日);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另外,二十四節氣當中,也有個別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如:清明、冬至等,這些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們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節日節期
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淀凝聚的過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辟,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干支歷法的制定為節日產生提供了前決條件。在歷史發展演變中,朝代更迭,古代歷法變動極大,前后共出現過102個歷,有些“傳統節日”的古今具體日期其實并不相同。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曾誕生過許多節日,有的留存,有的半路“走失”。
月日相同(農歷):春節(正月初一) 、龍抬頭(二月初二) 、上巳節(三月初三日) 、端午節(五月初五)、、七夕節(七月初七) 、重陽節(九月初九日)。
月中:元宵節(正月十五)、中元節(七月十五)、中秋節(八月十五)、下元節(十月十五)。
月首月尾:春節(正月初一) 、送窮節(正月廿九或三十) 、寒衣節(十月初一)、除夕(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外來節日:浴佛節(四月初八)。
一、春節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們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后來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老人告知了人們驅趕“年”獸的辦法。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春節。二、除夕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妖怪叫“夕”。這家伙專門...查看更多
中國傳統節日順序排列匯總表一、正月拜年正月,又稱元旦,或稱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個月起始的一天。《春秋傳》上將正月叫做端月。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鬼。因此,正月是從自有歷法以后,上古就有的節日。二、立春祭農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間,這是古代傳統的祭農節日,按東漢應劭《風俗通義》,祭農本在四月間開展,漢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晉時,再改到立春。立春這天,官員要親自穿戴慶祝,坐小...查看更多
重陽節詩句1、對青山強整烏紗。——張可久《折桂令·九日》2、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鄭谷《菊》3、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李白《九日龍山飲》4、九日悲秋不到心。——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5、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6、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7、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8、九日黃花酒,登...查看更多
1、聽露井梧桐,楚騷成韻。——吳文英《惜秋華·七夕》2、中秋誰與共孤光。——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3、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李嶠《同賦山居七夕》4、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云表《寒食詩》5、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云表《寒食詩》6、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7、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8、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查看更多
1、時節是重陽,牽恨長。——徐燦《菩薩蠻·秋閨》2、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盧照鄰《十五夜觀燈》3、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寒食》4、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5、拋梭振鑷動明?,為有秋期眠不足。——王建《七夕曲》6、鶯啼燕語報新年,馬邑龍堆路幾千。——皇甫冉《春思》7、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歐陽修《生查子·元夕》8、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查看更多
1、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2、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3、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溫庭筠《清明日》4、聽風聽雨過清明。——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5、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黃庭堅《清明》6、清明時節雨聲嘩。——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7、蔥舌松猶嫩,清明月漸圓。——歐陽詹《酬裴十二秀才孩子詠》8、聲直上,蟾...查看更多
1、驟卷風埃,半掩長蛾翠嫵。——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2、彩索平時墻婉娩,輕球落處晚寥梢。——溫庭筠《寒食日作》3、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蘇軾《鵲橋仙·七夕送陳令舉》4、鴻鵠歸何處,長天空落霞。——趙時春《原州九日》5、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杜甫《九日五首·其一》6、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7、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辛棄疾...查看更多
1、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2、覺來紅日上窗紗,聽街頭賣杏花。——王元鼎《醉太平·寒食》3、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擬還差。——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4、詩成合座皆珠玉,歸去遲遲滿落霞。——沈輅《九日登高臺寺》5、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蘋藻香。——史達祖《壽樓春·尋春服感念》6、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吳文英《點絳唇·時霎清明》7、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釓《...查看更多
1、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2、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高啟《清明呈館中諸公》3、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林杰《乞巧》4、夢魂偏記水西亭。——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5、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6、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吳文英《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7、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吳文英...查看更多
1、日斜無計更留連,歸路草和煙。——薛昭蘊《喜遷鶯·清明節》2、宮漏未央,當時鈿釵遺恨。——吳文英《惜秋華·七夕》3、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竇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4、瓜果幾度凄涼,寂寞羅池客。——吳文英《六么令·夷則宮七夕》5、一年佳節過西廂。——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6、何妨小駐聽吾語。——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7、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周邦彥《瑣窗寒·寒...查看更多
小學生五年級詩歌小報手抄
時間:2023-09-18 13:0:42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圖片
時間:2023-09-18 03:0:39小學生詩歌小報手抄報內容
時間:2023-09-16 15:0:30三年級中國傳統節日手抄報
時間:2023-09-13 1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