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復讀是一個大家都不陌生的詞,現在有許多的高考考生們在高考失利后選擇進行復讀以示得有再一次的選擇的機會,那么四川高考復讀都有哪些政策,隨著四川高考即將新高考政策的實行,很多家長和考生對四川高考政策復讀提出了疑問,新高考政策的實行會不會取消考生服務的權力,在這里小編要明確一點:沒有!但是會對考生的復讀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關于2020-2021年四川高考復讀政策的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第一步(2016年至2017年):逐年擴大高職單招等現有分類考試形式的招生規模,逐步擴大 “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的試點專業。2016年起,普通高考開始分步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并恢復外語聽力考試;2017年起,普通高考各科全部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逐步推進招生錄取機制改革。
第二步(2018 年至2021年):從2018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一年級開始,實施全省統一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高考綜合改革,2021年按高考綜合改革方案進行錄取,初步形成基于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模式。2021年起,高職院校入學考試調整至每年春季進行,并全面推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
實施高校統一考試招生綜合改革
建立基于統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多元錄取機制,打破唯分數論,增加學生選擇權,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適時制定出臺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
1.改革高校招生考試科目設置。
從2021年開始,統一高考考試科目設置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各科滿分仍為150分,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取最好成績計入總成績。
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必考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選考科目)成績組成。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由考生根據本人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及專業要求,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選擇,成績按等級賦分,其分值和等級劃分、計分辦法在我省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作出具體規定。
1、復讀生區別于高三,應集中于薄弱科目。
(1)復讀生通過已參加的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提高弱勢科目的分數是主要課題。弱項是因長期不重視或感到難學而產生的科目,必須采取果斷有力的措施加以大幅提高。提高弱項是復讀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從復讀開始就要給弱勢科目多分配時間。
(2)薄弱科目和單元是通過努力就能大幅提高分數的“金礦”。永遠的拉分科目——數學就是投入精力即會漲分的科目。
2、成績要在較短期內獲得較大提高。
長時間的慢慢提高對大多數科目沒有必要,且消磨銳氣。要在一定時間段內刻苦投入,在成績開始提升時加把勁兒,爭取在較短時間內大幅提高成績。
3、成績提高用四大件——精華教育學習階段論
學習是用屁股-> 手 -> 腦袋 -> 心的過程。
第一階段(屁股):態度決定一切
能長時間坐得住已經意味著成功的一半。檢查一下自己的屁股是不是固定在課桌的面前,這是成功的第一步。成績大幅提高的學生第一個共同點是能用“屁股”學習,做到在座位上最少兩個小時不挪窩(高考就是2-2.5小時)。兩小時不動,慢慢習慣了再適當延長時間,隨著時間增加再提高效率。
第二階段(手):不能坐著空想
手在休息,只用眼睛做的學習就像用沒有線的針縫衣服一樣荒謬。隨著動手寫過的紙張的堆積會看到成績上升。也許在自己都感覺不到的時候成績已經進入了較高的分數段了。
第三階段(頭腦):跳出機械學習階段
把自己的頭腦動員起來,進入自我開拓的階段。在了解高考出題原則后,從基礎階段開始,按各科特點自我開發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變被動為主動,提速前進。
第四階段(心):全心全意熱情投入
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方法有效,大幅提高,能感覺到學有所成的喜悅、充實、滿足、幸福……因而有可能獲得預料之外的成績。
4、用新教科書、新筆記本開始學習
(1)高三使用過的書和筆記本做過很多標記,會容易掌握和感到親切。但是聯想到失敗的記憶也會對發掘新的意義成為障礙;
(2)復讀是新的人生。不要迷戀過去,不要滿足于高三掌握過的內容,要以開拓精神來更寬、更深地學習。
5、制定可行性計劃
過高的計劃不但不能完成,而且會喪失自信心和進取精神,時間一長就會原諒自己,把完不成任務看成是應當的。無法實現的計劃沒有意義,自我計劃是對自己的承諾,不管什么情況都要實現。應該通過圓滿完成計劃樹立必要的自信心。
6、以周為單位進行學習
學習計劃以周為單位制定最為有效。一星期中只做6天的計劃,把星期天空出來。學習計劃一定要完成。每周六晚上睡覺前享受完成目標的成就感和欣喜。
西南科技大學轉專業政策規
時間:2024-07-12 10:0:06成都大學轉專業政策規定及
時間:2024-07-12 10:0:02成都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1川北醫學院轉專業政策規定
時間:2024-07-12 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