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直都有,那就涉及到收養資格問題。收養孩子,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精力和財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心理能力。那些存在嚴重心理缺陷的人,是不具備收養條件的。國外對于收養人的心理能力就十分重視。比如在法國,收養人需要接受社會心理評估,評估合格才可以收養。我國《收養法》指出,收養人要“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但并沒有明確必須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這也啟示我們,應對一些關鍵條款進行細化,比如撫養能力問題,這個“能力”應該具體化。有人呼吁,對收養人進行心理評估,我認為這是完全有必要的。
撫養孩子是一件很復雜的事,隨時面臨各種挑戰,人的思想和行為也是存在變化的,即便當初通過了心理評估,也不代表以后就不會產生心理問題。民政部、國家發改委曾經印發通知,要求建立涉外收養跟蹤反饋制度。有關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對于收養關系形成后養父母對孩子是否存在虐待,相關部門也缺乏有效監督。”不僅是涉外收養,涉內收養也需要建立跟蹤反饋制度。如果有了跟蹤反饋制度,很多問題就會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得到制止,南京這位男童還會長時間遭罪嗎?當事夫婦的心理問題也會及時發現,教育不當也會被迅速糾正。
希望這一事件的發生,能夠倒逼法律法規完善,讓收養沐浴在法治陽光下,讓兒童快樂健康地成長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幼兒更應受到最好的教育和愛護。可是,近年來,幼師虐兒事件屢屢發生,先是山西太原五歲女童不會“十加一”被老師扇數十記耳光,然后是浙江溫嶺顏艷紅將“扇耳光”翻新為“揪耳朵”……幼兒園女教師揪幼童雙耳離地等幼師虐童事件給我們的幼兒教育敲響了一記警鐘,虐待幼兒事件頻發更是扯出了幼兒園遍地開花、管理無序,學前教育尤其是幼兒教育尚沒有規范納入基礎教育體系的沉重話題。有關部門對幼兒教育管理粗放,監督缺位。開辦幼兒園準入門檻較低,導致幼兒教育機構質量良莠不齊。教育設施、生活條件、師資水平較差的幼兒園也掭列其中,有的幼師甚至根本沒有參加過系統的教育培訓,根本沒有領悟師德師風的真諦。這或許是虐待幼兒事件頻繁上演的重要原因。
5日,現代快報封6版報道了南京江北一小學二年級的男生童童(化名),因沒完成養母布置的課外作業,而遭到養母毆打、導致全身多處皮膚受傷的事件。目前,童童的養母李某某,因涉嫌故意傷害,已被高新警方刑拘,童童被親生父母帶回老家撫養。
童童出生在一個什么樣的家庭?父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