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農業,要夯實糧食生產這一基礎。在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生產已經過關,糧食安全的弦一刻也不能松。穩住糧食生產,關鍵是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把口糧生產能力落實到田塊地頭、保障措施落實到具體項目,做到藏糧于地。要不斷改善水利條件,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重點水源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強中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增強糧食生產能力的物質基礎。
做強農業,要順勢而為地調整農業結構。要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000061,股吧)的自給水平,合理安排農業產業發展優先序。新形勢下調整農業結構,要引導農民瞄準市場需求,由單純在耕地上想辦法到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做文章,念好“山海經”,打好“果蔬牌”,唱好“林草戲”。要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增加肉蛋奶、水產品等供給。要鼓勵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
做強農業,要更加注重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要建立更加嚴格的農業投入品管理制度,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對生產基地、批發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工作。要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臺。要加強縣鄉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總之,就是要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健全監管制度,讓老百姓能夠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做強農業,要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關鍵是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激發科研和技術推廣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要完善科研院所、高?蒲腥藛T與企業人才流動和兼職制度,推進科研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員股權激勵改革試點。要加強對生物育種、智能農業、農機裝備、生態環保和糧食綠色增產模式等領域的科技攻關。要引導企業成為技術創新和應用的主體,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職業院校、科技特派員隊伍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
做強農業,要從農產品流通方式的轉型升級上下功夫。既要強化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