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學院 - 學校介紹
-
1939
-
公辦
-
師范
-
省政府
-
本科
-
河南
-
25個
-
0個
河南科技學院是一所省屬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始建于1939年,前身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的延安自然科學院大學部生物系,歷經北方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長治分院、北京農業大學長治分校、平原農學院、百泉農業專科學校、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等時期。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河南科技學院。
學校賡續紅色血脈,堅守教育初心,扎根中原沃土,形成了“源于農、興于農、發展于農、服務于農”的鮮明辦學特色。學校地處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河南新鄉市,占地面積2021畝,校舍面積近79萬平方米。建校80余年來,學科專業已涵蓋農學、工學、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擁有25個教學單位,70個本科專業,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9萬余人。圖書館館藏圖書總量360余萬冊,中外文數據庫56個。學校建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卓越職教師資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和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等15個,河南省一流專業、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等38個,河南省特色行業學院及產業學院3個。學校是河南省博士學位授予重點立項培育單位、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群)建設高校,作物學學科、園藝學學科群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學科(群),高端智能起重裝備學科群是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群,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省重點一級學科2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3個。學校是國家“2011”計劃協同創新單位,建有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國家豬肉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農業農村部傳統特色肉制品加工技術科研試驗基地、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現代生物育種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雜交小麥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棉麥分子生態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企業技術中心、河南省大數據發展創新平臺等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38個,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省高校教學團隊、省優秀基層教學組織等54個,是教育部確定的首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國家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基地”。
學校全面落實“質量立校”戰略,著力培育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專業、課程和教學團隊建設,積極推進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2001年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66項,國家級一流課程4門,“十四五”省級規劃教材14門。近三年來,學生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機器人大賽、全國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金相技大賽、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等比賽中獲得國家級以上獎勵660余項。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13萬余名高級專門人才,為河南省乃至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擁有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900余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650余人,博士學位630余人。現有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2人;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11人;中原學者3人,中原基礎研究領軍人才、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10人,河南省優秀專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4人,河南省高層次人才B類、C類19人;河南省教學名師9人;河南省模范教師、優秀教師26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156人。聘請13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客座教授。
學校積極貫徹“科技興校”戰略,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學校先后完成國際合作項目、國家“863”“97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技攻關、轉基因生物重大科技專項支撐計劃等科研課題4565項,獲科技成果獎1889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7項。特別是2013年學校主持培育的“矮稈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品種矮抗58選育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獎,成為全省高校的驕傲。
學校積極開展社會服務,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河南省“五區一群”等重大戰略,堅持“產學研”協同發展,突出科技引領,注重產教融合,主動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建人才培養基地、技術創新基地、科技服務基地。2019年發布的《中國科技成果轉化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顯示我校技術轉讓收入在全國高校排名47位。2020年,小麥品種“百農207”和“百農4199”分別位居全國小麥推廣面積第一和第三。2023年,我校入選農業農村部小麥主導品種2個、植保類主推技術1項,實現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雙入選的突破。
學校著力推進開放辦學,在國際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積極開展全方位合作。學校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匈牙利、烏克蘭、白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與烏克蘭蘇梅國立農業大學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河南科技學院蘇梅國際學院;與美國東卡羅萊納大學、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開展人才培養專項,受到國家留學基金委專項資助;與美國、匈牙利、烏克蘭高校共建3個省級國際聯合實驗室;邀請來自德國、澳大利亞等外籍專家,建有省級杰出外籍科學家實驗室;長期聘任美國、德國、澳大利亞院士、會士等外籍專家講座和授課。
學校的辦學成就,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近年來,學校先后榮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貢獻單位、改革開放40周年具有國內影響力河南高校、河南省高等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先進單位、河南省文明校園、河南省博士后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教學改革先進單位、河南省科技創新十佳單位、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全國最佳暑期實踐大學、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河南省教師培訓先進單位、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單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省教育外事工作優秀集體等榮譽稱號。
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承“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校訓,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集中優勢起高峰,調整優化促發展,質量導向抓內涵,深化改革激活力,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為把我校早日建成位居全國同類地方高校前列的高水平大學而努力奮斗!
(數據截止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