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 學校介紹
-
2016
-
中外合作
-
綜合
-
省教育廳
-
本科
-
廣東
-
9個
-
2個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是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京達成重要共識,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學和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簡稱“莫斯科大學”)三方合作設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外合作大學。學校以建設獨具特色的世界一流國際化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為目標,致力于開展精英教育以及高水平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2016年10月,學校獲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2017年學校招收首批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2018年招收首批博士研究生,2020年獲批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021年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國際大學園路1號,占地面積33.37萬平方米,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投資20.43億元興建。校園緊鄰神仙嶺和龍口水庫,依山傍水,環境優美。共有21棟單體建筑,包括主樓、兩棟實驗樓、三棟教學樓以及圖書館、體育館、學生活動中心、學生宿舍、教師公寓等建筑。矗立于中心廣場的主樓與莫斯科大學主樓造型非常相似,是校園的地標性建筑。主樓高156米,頂端的五角星被譽為“深北莫之星”。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合作共贏、創新發展,努力建設高水平大學,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產出高水平學術成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
二、辦學定位
建設獨具特色、世界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打造中俄人文交流合作高地和重要平臺,為深化中俄教育合作、增進兩國人民友誼做出貢獻。
培養崇德明理、篤學精工、博文友愛、創新協作、擔當使命,通曉中俄文化、掌握中俄英三語、精通專業的高素質創新人才。開展本科、碩士和博士多層次學歷教育及非學歷教育。
堅持“立德為本、文化為魂、學術為基、實踐為源”人才培養理念,建立“文化潤育、科學教育、創新實踐”三位一體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中俄協同育人共同體,強化全過程質量保障。
發揮兩校學科優勢和區域科技優勢,建設世界一流的基礎學科和國際領先的前沿交叉工程技術學科,建立世界級國際化科學研究中心、科技創新平臺和協同創新共同體,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活動,創造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地位的學術成果。
三、辦學特色
學校發展與國家戰略和中俄全面戰略協作緊密結合,引進、吸收兩校先進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科優勢,融合形成高起點、國際化、綜合性、特色化的基本特征。
將中俄文化導入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全過程,形成獨特的科學與文化有機交融、實踐與創新雙驅互動的大學文化。
秉承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緊緊圍繞學生價值塑造、知識養成、能力培養設置課程體系。發揮莫斯科大學基礎學科優勢,培養學生扎實厚重的科學理論基礎;發揮北京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開展精英教育。采用中俄英三語授課,以俄語為主。俄語語言課程采用沉浸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快速、深入掌握俄語語言知識與能力。構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發展素質教育,重科學基礎、強創新實踐。采用小班授課方式,開展研究型、研討式、啟發式、案例式、實踐性課堂教學。
四、人才培養
學校以高精尖為教育發展方向,開展本科、碩士和博士層次的學歷教育以及非學歷教育。學校遠期辦學規模為5000人,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為1:1。學校從2017年起招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從2018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學校采用中文、俄語、英語三種語言進行教學,國內本科招生錄取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傳統招生制度,采用基于高考的“631綜合評價”模式。
學校目前在校生規模約為2656人。 截止目前,學校已累計培養三屆本科生,畢業去向落實率達95%,87.97%的畢業生升學深造,其中92.71%升入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100名的大學。其余就業的畢業生則主要就職于華為、國家電網、深圳中小學等企事業單位。
五、學科專業
學校依托俄羅斯莫斯科大學基礎學科和中國北京理工大學工程應用的辦學優勢,結合國家科技發展戰略需求和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市科技產業集群特點,突出高起點、國際化和綜合性的辦學特色,推動學科交叉融合與合理布局,打造中俄文化教育科技合作和“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已開設11個本科專業,與莫大聯合在9個學科12個方向開展碩士研究生培養,在6個學科11個方向開展博士研究生培養。其中俄語、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4個本科專業先后入選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學校入選廣東省新一輪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學、應用經濟學4個學科入選廣東省重點建設學科。
本科專業
學校現開設11個本科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經濟學、化學、俄語、生物科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智能感知工程、金融科技;即將開設一批自然科學類、工程類、藝術類專業。
研究生專業
學校現開設應用數學與信息技術、基礎材料學、納米生物技術、地球生態變遷與人工干預系統、現代基礎和高級生物學、國際經濟與商業、俄羅斯語言文化、對外俄語教學、城市生態學與區域規劃、無機化學、國家審計、國際經濟(商)法等12個碩士專業方向;在數學與力學、生物學、語文學、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經濟學6個學科11個方向開展博士研究生培養,均實施莫斯科大學培養方案。
國際學生培養
學校重視多元化國際教育環境的營造,從首年招生起,就有國際學生入學。目前,在校國際學歷生的比例超過10%,有境外學習交流經歷的中國學生比例超過60%。學校對國際學生采用與國內學生一體的管理模式,教學過程、住宿管理、文體活動等均與中國學生一致,使得中外學生有充分的接觸和交流。
六、科學研究
學校根據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發展的需要,依托莫斯科大學基礎科學研究和北京理工大學工程研究的優勢,設立計算數學與控制研究中心、化學與材料研究中心、現代生物學前沿科學研究中心、前沿交叉技術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中俄法學比較研究中心以及SMBU-Sistema合作基礎實驗室、SMBU—Roscosmos合作基礎實驗室。
2019年,獲市科創委立項投入近2000萬元建設(應用納米光子學平臺、分布式智慧能源產業應用實驗室、航空內燃機性能實驗室、集群智能國際創新實驗室、先進互聯與異質集成實驗室、新型電池材料研發實驗室、智能無人系統聯合實驗室、智能制造實驗室等)8個科創平臺。2019年首次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現省部級科研項目零的突破。2022年首次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依托單位即獲得8個項目資助,包括2項外國學者研究基金項目。
根據深圳區域經濟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科技產業發展規劃,學校結合北京理工大學和莫斯科大學的研究能力優勢,計劃在人工智能與無人系統、新能源與智慧社會、大數據與信息安全、新材料與智能制造、地球科學與海洋工程、航天與航空工程、環境與生態、健康與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重點建設。
七、師資隊伍
學校師資隊伍由莫斯科大學選派教師、北京理工大學選派教師以及全球招聘優秀學者組成。根據學校章程,莫斯科大學選派教師不少于教師總數的50%,全球引才標準“不低于莫斯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的人才標準要求”。學校現有全職教職工546人,其中莫大選派教職工266人,北理工選派和全球招聘280人(含外籍21人)。全職教學科研人員410人,其中莫大選派258人,北理工選派和全球招聘教學科研人員152人。教學科研人員中90%具有博士學位,75%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學校現聘有外籍院士13名,全球2%頂尖科學家2名,長江學者(含青年學者)3名,國家特聘專家(青年項目)2名,國家杰青2名,省珠江青年拔尖人才1名,省銀齡專家2名,省海外名師團隊1個,市高層次人才70名,獲省市級優秀教育先進個人稱號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