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高考相對容易一些,在舊高考模式下,考生只需要在文理科,也就是物化生和政史地這兩個組合中做出選擇。而在新高考模式之下,6選3模式有20個選科組合,3+1+2模式一共有12個選科組合,想要在這么多組合中選出一個既有前途又適合自己的,本身就是比較難的一件事。
1、考試科目不同
新高考模式是“3+1+2”模式,“3”為語文、數學、外語,“1”為在物理、歷史中選擇一門,“2”為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再選擇兩門。
2、考試分值不同
新高考方案中六門學科均以分數形式呈現,均計入總分,語文、數學、外語各150分,選一在物理或歷史中選一門分值為100分,選二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中再選兩門,每門分值100分。總分750分。
3、考試試卷不同
原高考是文理不同卷;新高考方案中語文、數學、外語三門不分文理。
4、選科組合更多
選科組合更多,有利于高復考生揚長避短,選擇優勢科目。在降低語文、數學計分份額的同時,實現取長補短、提升總分。
高考需要寒窗苦讀十二年,可見無論是新的高考還是老的高考都很難。不過,兩者相比,新高考確實更難。新高考的“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選科比較難。
在舊的高考模式下,考生只需要在文理科之間進行選擇,即物化生和政治史。在新高考模式下,3選6模式下有20個科目組合,12選3模式下有12個科目組合。從這么多組合中很難選出一個既有前途又適合自己的。
二是輥面更柔韌。
新高考政策的目的之一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個性發展,更加注重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新高考試卷的考查更加全面和靈活,也就是說,考生僅靠死記硬背和掌握基礎知識是不可能取得高分的。他們必須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對方法論和思維方式有更深刻的把握。
第三,志愿填報比較難。
舊的高考的志愿填報按院校選拔,新高考的志愿填報按專業/專業群選拔,也就是志愿填報的觀念和思維要改變。此外,考生需要選擇最多300個志愿。如何選擇和排序這些專業和專業群,對于新高考的考生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
1.拉開差距,外語是關鍵
新高考實施分級,按事先確定并公示的各科目相同比例,首先,根據考生的考試成績分配相應的成績,按等級重新評分,同年級同分。這使得考試成績之間的差距難以拉大,想拉開差距,外語是關鍵。所以,低階戰子,高級數學、英語,語言決定高峰。
2.應重視學生綜合素質
新高考計劃一大亮點,是落實“兩、“一參考”多重評價機制,即基于統一的高考成績、高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入學。
在關注高考和高中學術水平考試成績的同時,加強考生人格考核,在盡量尊重高考統一選拔的前提下,實現高校與學生的“精準匹配”。
3.告別千篇一律的同質化
回歸高考改革本質,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科目,不要只考慮哪些科目獲得高分。告別“隨波逐流”。這實際上提高了對學生的需求,不只是“努力”,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提高競爭力,充分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