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國引入養老保險體制以前,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的工資替代率相同,最高為75%;1993年以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的替代率與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替代率開始出現差距。前者的退休金替代率1993年即從75%提高到90%,并延續至今,是世界上享有養老金替代率水平最高的群體之一。而后者的養老金替代率則呈明顯下降趨勢。根據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社保中心以及《國家統計年鑒(2008年)》的數據,1998年至2005年中國企業職工退休金替代率依次為71.6%、70.7%、66.8%、58%、60%、55%、51%、47.1%。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從2000年起中國普通職工無法實現退休后生活水平不下降,2004、2005年的數據甚至低于國際勞工組織建議養老金替代率最低標準。
從2005年至,中國連續10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與2005年調整前月人均700元的水平相比,調整后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2082元。但普通職工退休后生活水準落差并沒有縮小。據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系主任褚福靈的測算,2005年起企業職工養老金替代率一直處于45%左右的區間。與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之間的差距也沒有因“十連漲”而縮小,反而呈現出越拉越大的趨勢。
根據中國勞動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07年,機關事業單位人均離退休費已經達到1.98萬,接近同期企業職工人均離退休費1.13萬的兩倍。此后差距有所持平,但一直維持在1.5∶1的水平,到2011年,前者已經達到2.61萬,后者為1.81萬。與其他渠道的統計數據相比,這一結果顯然過于樂觀了。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薪酬分配室主任何鳳秋2010年就曾透露,目前中國企業單位、行政機關養老金數額比是1:2.1,有些地方的落差甚至要遠遠高于這個比例,達4倍之多。
2013年2月底,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社會保障綠皮書》和《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狀況調查》。在被調查者中,75.4%的職工養老金不高于2000元,92.3%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