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衛生局副局長、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郭淑芹建議,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一方面要建立政府、個人和保險機構共同分擔大病風險的機制,形成有穩定的籌資渠道。另一方面,要嚴格保險機構準入制度,加強對“過度治療”“無病拿藥”等醫療行為的監管,堵塞造成合作醫療資金無謂浪費的制度漏洞,讓更多資金用到保障救助大病、疑難雜癥患者上。
全國政協常委、省僑聯副主席李崴則建議,為了避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再次出現,建議在“大病保險”中增加“大藥保險”,把盡量多的藥特別是那些治大病的、不可替代的、貴重的“大藥”納入到“大病保險”的醫保報銷名單之中。然后,隨著我國醫療福利水平的提高,再將報銷藥名單逐步地擴展到基本醫療保險之中。
此外,醫藥分開是老議題,目前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通常著眼于取消藥品加成,但收效甚微,因此有代表委員建議加快醫藥分業,比如,通過多種途徑剝離醫院門診藥房,推行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站)不新設門診藥房和公立醫院剝離原有門診藥房的試點,利用社會藥店與醫院藥房的良性公平競爭滿足供應,并且把合法開辦依法經營的所有社會藥店,全部納入醫保范圍方便群眾用藥。
藥品招標采購
伊始,浙江、湖南等多個省份啟動了新一輪的藥品招標,“降價”成為共同的基調,來勢兇猛,引發爭議。其中,浙江省在預先設定的“降價10%”的門檻基礎上,又對中藥注射劑、抗菌藥物及配送金額達前200位的品種再次降價。湖南更是在全國藥品招標最低價的基礎上,繼續降價;而山西的藥品招標價格,也以新一輪全國最低中標價的平均價作為限價。
而湖南省則在各省的藥品招標壓價風潮中引起了最大的爭議。因其砍價過猛,引發企業反彈,在1月28日,甚至有超過200家企業聯名抗議,部分工作人員聚集在湖南省政府門口集體“散步”。其后,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因批評湖南做法而與湖南省招標辦官員發生過節,雙方打起了筆墨官司,雖然最終息事寧人。可以預見的是,兩會中代表委員對當前各地實施的藥品招標采購制度的批評將會進一步升級。
實際上,在兩會上,“唯低價是取”的藥品招標采購就已遭炮轟,25名兩會代表聯名簽署了《關于取消政府統一的藥品招標等制度的建議》。該《建議》稱,我國目前由地方政府主導的省級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違背了“醫療機構是招標采購的主體的原則”,把買賣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