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現行高考(精品課)模式,必然將撬動基礎教育階段改革。”近日,河北、江蘇、寧夏等地陸續公布了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高考改革再次成為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討論的熱門話題。
“一些教師甚至校長覺得這次高考改革無非就是考試科目的變化,最后還是要考試,還是要看分數。”但在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二中校長邵喜珍眼里,考試科目變化的背后,是整個教學理念的變化。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她說,過去,學生跟著課程和教學轉,只能在文科理科間做出選擇。改革后,學生在6門科目中自主選擇3門,可有20種不同的組合,“這樣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興趣、特長,而且也體現了課程和教學跟著學生轉,對學校的教學和管理也是一種挑戰。”
邵喜珍認為,這意味著學校必須打破原來按文理分科分班的教學模式,推行“走班制”,根據學生選擇科目和難易程度進行分層次教學。
據了解,石家莊二中將實行雙軌管理制。一方面有傳統的行政班,學生管理工作由班主任負責,語數外等共同科目也通過行政班進行;另一方面,在選修科目教學上,實行導師制,任課教師不僅要負責教學,還要進行學生的管理工作。
“這種方式現已用到校本選修課程中,力爭經過一到兩年的探索,形成一套成熟的體系。”邵喜珍說,除了學生管理,學校師資配置也需要適應“走班制”要求。
“由于學生選擇學科人數差異,將出現學科教師相對緊張或富余現象,這需要學校對整個教師隊伍進行動態調整。”全國人大代表、精英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翟志海認為,選課學生對科目教師教學也會提出更高要求。
這次改革還更加注重高中教育和大學的有效銜接。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大學副校長李小亭表示,“專業+院校”的錄取方式,將會讓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從單純的分數對接,走向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學習基礎的雙向連接。
“在基礎教育階段,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還要培養他們自主選擇的能力。”翟志海代表建議,應加大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指導。
據介紹,石家莊二中已建立學生職業發展規劃中心,通過大學先修課程、學長帶我逛專業、家長帶我進職場等,讓學生盡早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
“對學生進行人生發展規劃的指導,要充分發揮專職教師和學科教師的作用。”翟志海表示,除了開設有關職業指導的校本課程外,還應該對全體教師進行相關培訓,使職業規劃指導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
這次改革的另一個重大變化,是把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校錄取的參考。“德智體全面發展不是一句空話,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建設。”李小亭建議,把中學生在養老院、福利院等機構做義工等情況,納入到素質評價體系中,培養學生的慈善意識。
邵喜珍還建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做好相關政策的制定和落實工作,讓這次改革真正成為促進基礎教育鏈條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