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關于農村土地政提案分析與解讀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2月28日透露,今年全國兩會,民革中央共報送提案36篇,其中4篇直接涉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法制建設問題。民革中央在《關于完善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中相關法律的提案》中提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工作存在法律缺位、法律之間不一致、效力不足、內容不合理等問題,應加快制定、修改、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抵押擔保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成員資格界定等相關規定。圍繞公眾關注的征地問題
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經濟結構加快調整,農業穩中調優,糧食再獲豐收;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持續提升,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9萬公里;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3%。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240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超過240萬。棚戶區住房改造600多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80多萬戶。
2018年全國兩會提案匯總 |
||
---|---|---|
2018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 2018兩會教育改革 | 2018兩會房產稅 |
兩會2018醫療改革就醫 | 2018兩會中國要干這60件大事 | 2018兩會房價趨勢 |
兩會2018事業單位改革 | 2018兩會養老金上調漲工資 個稅改革 | 2018兩會教師工資 |
其次,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業服務主體。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而農村教育將在這一進程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農村教育發展的路徑、重點和目標是什么?在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和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暢談農村教育發展之路。 嘉
全國兩會關于農業和補貼熱點提案解讀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今日新聞發布會上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抓三件事。調減玉米、增加大豆、提升牛奶。此前出爐的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3年聚焦“三農”問題,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第一件事,調減玉米。現在糧食庫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我們現在小麥是基本平衡,大米是平衡略余,主要是玉米多了一點,要推進糧改飼、糧豆輪作,甚至有些地方要推廣輪作休耕試點,把非優勢產區的玉米面積適當調減下來。第二件事,增加大豆。我們是大豆原產地,我們的高蛋白大豆還是有優勢的
“去年在臺州,科技人員、中高等學校的畢業生返鄉創業有5萬多人�!狈街腥A代表來自臺州路橋區方林村,這幾年,村里發展起了花卉苗木產業,吸引了200多位回鄉創業的各類人才。說起村里的變化,他深有感觸,“地方政府要切實出臺相關有利“城歸”創業的實施方案,真正實現創業有平臺、發展有保障�!�
創意農業再接再厲能提升工業技術。一個真正的創意,擁有它自己的力量與生命。隨著中國經濟進入到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農業正與第二、三產業加速融合。無論是遠銷海外精雕細琢的八仙葫蘆,還是暢行世界科技培育的荷蘭花卉,究其根源,創意農業廣受歡迎源于產品加工生產中飽含的工業技藝。不同于個別地區對農產品的挑挑揀揀,創意農業是將這些天然的產品進行設計、加工,將創意理念、品牌策劃融入其中,賦予其價值。隨著創意農業的發展,定能刺激工業技術不斷提升,倒逼工業發展。
日前,全國政協委員、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在其《關于建立新型農業普惠金融體系的提案》中提出,建立起“政府+龍頭企業+產業鏈中小企業”的架構體系,打造“政府基金+產業鏈普惠金融機構+融資主體”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具體而言,潘剛建議,第一,由國家設立或指定專職機構,對龍頭企業實施清單制管理,建立新型農業普惠金融體系。第二,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設立普惠金融機構,為三農打造內生性融資動脈。第三,由國家設立專項基金,緩釋產業鏈普惠金融的風險,提高金融支持的普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