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為高考必考科目,歷來是考試中的重頭戲,而作文又是語文考試中占分較高的項目,高考作文向來被視為語文高考的“半壁江山”。如何穩住這半壁江山,高考作文寫作有哪些技巧?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該如何立意,如何審題呢?本文高考升學網整理了關于上海高考作文的一些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議論類文體
一類卷(63分-70分)
能準確理解材料,角度恰當,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結構嚴謹,有新意,有文采。
二類卷(52-62分)
理解材料基本準確,角度較恰當,立意較深刻,中心明確,內容較充實,感情真實,結構完整,語言通順。
三類卷(39分-51分)
尚能理解材料,角度尚恰當,立意一般,中心尚明確,內容尚充實,感情尚真實,結構基本完整,語言基本通順,偶有語病。
四類卷(21分-38分)
偏離材料,角度或立意不當,中心不明確,內容單薄,結構不夠完整,語言欠通順,語病較多。
五類卷(0-20分)
(1)脫離題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記敘類文體
一類卷(68-70分)
緊扣題意,感情真摯,寓意深刻,有回味,結構嚴謹,情節豐富生動,描寫生動形象,語言暢達,有文采。
二類卷(59-60分)
符合題意,感情真摯,寓意集中,結構完整,情節具體,敘述生動,語言通順。
三類卷(48-51分)
基本符合題意,感情尚真實,有一定寓意,情節結構基本完整,敘述清楚,語言基本通順。
四類卷(30-38分)
寓意雖然基本符合題意,但寫人記事卻與話題游離,情節不自然,內容單薄空洞,結構不夠完整,語病較多。
五類卷(17-20分)
符合下列一項者:
(1)脫離題意,內容單薄空洞但完整成文的
(2)全文不足500字的。
注意:
未寫題目扣2分錯別字1個扣1分,至多扣3分標點錯誤多,酌情扣分
文面不整潔,酌情扣1-2分。文面整潔美觀,酌情加1-2分
歷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目匯總 | |
年份 | 作文題目 |
2018 | 被需要 |
2017 | 預測 |
2016 | 評價他人的生活 |
2015 | 造就和諧自我 |
2014 | 穿越沙漠和自由 |
2013 | 更重要的事情 |
2012 | 曾被舍棄的微光 |
2011 | 一切都會過去 |
2010 | 城市與我 |
2009 | 板橋體 |
2008 | 他們和我們 |
2007 | 傳遞 |
2006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2005 | 社會廣角鏡 |
2004 | 忙 |
2003 | 雜 |
2002 | 面對大海 |
2001 | 我國的文化遺產 |
2000 | 上海世博會 |
使用素材的技巧
1、特殊化,陳材新用
生活中的反常(特殊)現象,容易產生轟動效應。由此,如果作文也寫一些“反常(特殊)現象”,既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又能拿到高分,何樂而不為呢?看看下面這篇滿分作文,這位考生的辦法就是把素材中的“人”要素特殊化了,收效很明顯。
請看例子:
(1)我迷上了電腦??奶奶迷上了電腦(人物特殊化)
(2)我跟爸爸看表演??我騎在爸爸肩上看表演(方式特殊化)
(3)縣長巡視保密室??縣長被擋在保密室外。(事件特殊化)
(4)學校里響起了歌聲??村頭廣場響起了歌聲。(地點特殊化)
2、設細節,粗材妙用
不少考生要么感到自己生活平平淡淡,波瀾不驚,實在不能求新求異;要么有了新鮮的素材,卻因為表述籠統而不能打動人心。存在這些情況怎么辦?將素材的閃光點用“慢鏡頭”語言充分展示,動人的細節自會傳遞出感人的力量地。
其實,“慢鏡頭”語言就是給歷史人物創設一個場景??何時、何地、何景,人物在這樣的場景中何為,尤其要將人物的動作和神情細致描繪。當筆力集中于此,寥寥數語亦足以動人心魄。
3、善變通,一材多用
有一些素材看起來與文題關聯不大,但如果善于變通,巧妙處理,完全可以成為文題合適的題材。因為一個感情材料,客觀對象,都是多種規定的復雜的統一體,其內涵往往是多層的、多義的、多向的,都具有多層次開發、多角度利用的可能性。比如下面的素材就可以作多角度的開掘。
袁隆平:一生以水稻為伴,被稱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科學家,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第一,從做事持之以恒的角度立意:再平凡的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并且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第二,從探索科學真理的角度立意:要敢于挑戰權威,只有如此,知識才能創新,科技才能進步,當然了挑戰權威要具備非凡的膽識和學識,是能干而非蠻干。
第三,從品德修養的角度立意:無論名聲有多大,都不能忘本,淡泊名利,癡迷于自己的追求,才會收獲最大的財富。
第四,從人生目標的角度立意:人生要有遠大的目標,要以天下為為己任,把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類作為最大的幸福,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這樣的人物才是最風流的。
由此可見,同樣一個材料,只要你取舍得當,挖掘得當,是可以適應許多不同的題目的。這里,關鍵看你會不會多角度多側面地看問題,善于分析,善于化大為小,化虛為實。
4、細梳理,教材活用
有時候,為了寫篇文章,可謂挖空心思,絞盡腦汁。靜心想想,我們學了十幾年的語文,寫作文時真得就沒有可用之材嗎?其他渠道不說,其實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就有著豐富的資源。教材中的文章就像我們熟悉的朋友,可以經常閱讀與品味,把這樣的“朋友”運用于自己的作文里面,就有“近水樓臺先得月”似的輕車熟路般的感受。其中很多文章是經典名篇,經典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常讀常新,而且還蘊涵著豐富的作文素材。
5、開茅塞,觸類旁通
為了備戰高考,考生要記憶大量的成語,而言簡意賅的成語就是我們鮮活的素材庫,將成語變素材,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看一例子:曾經才華橫溢的江淹,讓無數的后人為他的凋謝而惋惜。少時家境貧寒,江淹卻勤于讀書,苦于學習。優越的天賦與不懈的努力最終造就了他的文學成就。然而,聲名鵲起動搖了他寫作的原則。為了名與利,他不再用心屬文,直至靈感消逝,文思減退。漸漸步入寫作的低潮,終以“江郎才盡”名留文壇。
很多成語就是一段悲歡故事,一個生動靈魂。引用詩句,列舉詩人,既展示了非凡積淀,又讓文字得染詩情畫意。相信,每個同學都有豐富的詩文素材。
6、吐心曲,傾情表述
文章特別是散文要以情動人,但材料的表達不是空泛的抒情,而是把深沉蘊藉的情感融注于筆端。很多學生習慣用第三人稱陳述材料,而不涉及自己的主觀感受,特別是對史料的使用,這種處理方式并不高明。其實,展開自己的心靈,讓材料的再現和自我的情感發生化學反應,其間的漣漪更能激蕩讀者的共鳴。
由此可見,當我們貼近這些材料中的人物的心靈,用文字表達他們的喜怒哀樂,這些材料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或陳舊的印記,而是存在于生命長河的錦緞華彩,它們有質地,有光澤,它們有血有肉,它們有溫度,有氣質。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轉專業政
時間:2024-07-12 11:0:49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轉專業政
時間:2024-07-12 11:0:45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本科招生
時間:2024-07-12 09:0:39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本科招生
時間:2024-07-12 0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