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了校內,火了校外,誰讓培優機構笑到最后?
教育部門“禁補令”原意是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然而禁了校內,反而火了校外、愁了家長。
“禁補令”一出,武漢各個培優機構的“生源爭奪戰”當天就開始打響,幾家培訓公司中午就在學校附近派發傳單。
新洲一中學生家長鄢女士不斷接到一些培優機構的電話,僅江岸區永清街的就不下10家�!八麄兊拈_場白都是:我是某培優機構的,我想了解一下您家孩子的學習狀況,中考怎么樣?以前的月考、元調、四調怎么樣?他們對學校的情況都非常了解。他們還跟我說,離我家不遠的幾個孩子都在那里上課�!�
高一家長群里不少家長開始打聽培優機構的收費標準和培優口碑。鄢女士原本沒在意培優機構的宣傳,但“禁補令”出臺后,她的想法變了,“這么一改革,我小孩的空余時間干嗎去?誰都不想孩子落后,不上培優班也不行”。
事實上,上培優機構并不是家長的初衷。記者一提到培優課,家長們就有訴不完的苦,卻也無可奈何。
還有家長反映,培優機構亂收費行為猖獗,不負責任,尤其是一對一輔導課,出現一個老師帶幾個不同年級學生并且不備課的情況。
全國各類培訓班火熱程度調查顯示,培優培訓班的報班熱度位列“十大火熱培訓班”榜首。一般培優大課2小時80—100元,一對一2小時320—480元,家長不惜加重經濟負擔報班,多數是擔心自己的孩子不補課成績會下滑。
“補”與“不補”的博弈給教育改革帶來什么思考?
“禁補令”由教育部層層下達,已生效多年,并非突然襲擊,只是到了基層卻難以操作。武漢、黃岡、襄陽、荊州等地,此前都多次出現學校停止補課、家長聯名抗議后又恢復補課的現象。這種博弈長期存在。
對教育部門而言,實行“禁補令”,家長和學生難以接受;不實行,則違反相關規定。此中感受,教育局長和校長們都只能用矛盾和無奈來形容。
家長們為何力倡補課?
很多家長表示,除了擔心孩子落后,更希望孩子有好的學習環境。他們認為,學校不補課,就會送孩子上培優班,這是件吃虧不討好的事情,讓孩子在學校補課總比到校外培訓機構放心。
鄢女士說:“上級指令‘禁補’,學校是不是可以通融上一節晚自習?”她表示,孩子放學時間剛好是下班高峰,與其把這個時間用來擠公交,不如留在學校自習,既鞏固了知識,又錯過了交通擁堵高峰期。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