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祖關小學校長 賈興麗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祖關小學創辦于1949年9月,是一所農村山區完全小學,學校位于美麗的吊羅山腳下的革命老區,距離陵水縣城25公里。學校轄區為黎族聚居地,共有10個自然村,1000多人口。近年來,在海南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的引領下,陵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落實國家和省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把“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變為“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把“下不去”變為“下得去”。為切實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讓教師能到農村學校任教,對于農村完小和教學點實行“三個傾斜”,即從政策上,教師補充上、編制核算上給予傾斜支持。按1:1.7的班師比,我校應配教師僅10名,但結合我校地處邊遠、辦學規模和教學需要等情況,縣教科局安排12名教師在我校任教,并利用農村教師“特崗計劃”先后面向全國招聘特崗教師6名,通過學科對口交流輪崗從調入教師1名,確保了我校開足開齊課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開展。
二是把“留不住”變為“留得住”。作為基層邊遠山區學校,我們最愁老師下去了留不住,干一段時間就走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上級的支持下,我們“四招齊下”:
第一招是加大投入,改善教師工作條件,做到環境留人。近幾年來,縣政府先后投入600萬元改造學校辦學條件與環境,為我校教師配備辦公電腦,做到人手一臺。配備打印機、辦公桌、檔案柜等辦公設備,在教師辦公室、會議室安裝空調,給各個教室安裝窗簾、電風扇。學校所有設施與縣城學校幾無差異。在辦學經費方面,縣政府連續兩年給我校增加零星維修和校園文化兩項經費年均35萬元。今年縣財政按生均450元的標準增設義務教育階段專項業務費,成為了“小學校”的“大收入”。
第二招是提高教師生活補助,建設教師周轉房和小廚房,做到待遇留人。我校教師享受省定對邊遠艱苦鄉村學校教師每月發放人均400元的生活補助政策。縣級財政為學校建設6間共280平方米的周轉樓,確保教師安居樂教;安裝太陽能熱水器,解決教師洗澡難的問題;實施“小廚房”計劃,為教師建設60平米小廚房,投入1萬元配置廚具和冰箱;同時開辟小菜園,栽瓜種菜自給自足,為教師吃飯做菜提供便利,解決吃得好的問題,讓教師暖胃暖心;實施學校信息化工程,既共享了優質教育資源,也讓教師通過網絡連通外面的世界,信息不再閉塞,生活也更豐富多彩。
第三招是創新機制,實現制度留人。海南省于全面鋪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提高鄉村學校教師中、高級崗位結構比例。目前我校一級教師指標,在全縣教師編制相對超編的情況下,按提高5%比例測算。此外,省縣兩級政府落實國務院和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要求,對從教20年以上、30年以上的鄉村教師頒發榮譽證書。我校唐天培老師在鄉村學校從教滿20年,受到縣政府表彰,獲得此項殊榮。
第四招是關心老師,感情留人。縣政府、縣教科局黨委、縣教育工會領導將溫暖送到最基層,鼓勵我校教師安心扎根農村,為農村教育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每逢春節、中秋等傳統佳節,我校領導走訪慰問教職工,和他們談心談話,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及時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讓祖關小學這個小家庭更加美好祥和。
我校還特別注重解決年輕教師的情感與婚姻問題,局領導和學校領導積極當“紅娘”和“月老”,采取各種方法幫助教師實現美好姻緣。我校女教師陳藝方嫁給了一個本地帥小伙,生了一個胖娃娃;我校教師曾皎玉和張尚位已進入熱戀狀態,即將邁入婚姻殿堂。
三是把“教不好”變為“教得好”。我校教師積極參加“海南省邊遠鄉村教學點小學教師培訓計劃”項目,全校教師全年接受省內培訓10人次,縣內培訓53人次。通過語文新教材專項培訓、每日課前童詩誦讀、每日體育游戲、每日鄉村音樂演唱、手把手指導制作PPT 等一系列符合鄉村教師教學技能提高需求的課程,讓鄉村教師收獲頗豐,迅速成長。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我校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各年級教學成績顯著提高,教師們利用各人專長,開設黎族民歌、民族舞、黎錦編織等民族特色課程,各類文體活動日益活躍,學生們快樂成長。我校學生參加陵水縣教科局舉辦的“七巧板”比賽,破天荒榮獲二等獎。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