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孩子即將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小學生啦!他們像出海的小船,揚起了新的征帆,開始了新的航程。一實小的老師已張開溫暖的懷抱,熱情地等待著您孩子的到來!家長們準備好了嗎?家長們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家長們應該注意保定入學報名時間、保定入學報名所需材料和條件,做到萬事俱備只差報名了。那么保定一年及入學報名時間如何安排呢?報名政策如何呢?由于截至本文小編發稿之前保定一年級入學報名政策官方暫未公布。等新政策出來后本站將第一時間推送給大家,不過家長們可以參考2018年的招生信息,做到心里有個大概!
切記!以下是2018年保定小學入學報名的政策,僅供參考!!的入學報名注冊請以官方發布為準。
保定市小學新生滿足2011年8月31日前出生滿6周歲學齡兒童這個條件,符合2017年上小學一年級。
按照所在區教育局發布的學區劃分政策,在規定的時間內,持戶口本、房產證到附近小學報名。
2、保定市特殊情況的小孩能推遲上學嗎
適齡兒童確因身體等原因需要延緩入學的。
具體步驟:
1、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向所屬施教區學校提出申請;
2、提供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出具的醫學診斷證明,由區教育局批準。
3、殘疾兒童入學政策年齡可視不同情況放寬到7周歲或8周歲。
3、保定市新生報名時需要帶哪些材料
1、新生報名登記時除了帶上孩子以外,還須出具監護人及適齡兒童的戶口簿、房屋產權證及預防接種證等有關證件。
2、其中學生戶口應隨父母(法定監護人)在同一戶籍,戶籍與實際居住地的產權證相一致。
3、所謂“全家”指學生和父母戶口同簿,缺一不可;
4、“產權證”指房屋所有權證,持有者是該生父母的(而不是共有權證);
5、“實際常住”指非空掛,確實居住在產權證所在處。
4、保定市小學入學政策年齡限制是利還是弊
關于小學入學政策年齡的問題,一直都牽動著家長的神經。教育部松綁小學入學政策年齡限制,表示說可以接受將滿6周歲的兒童入學,但對于這一松綁究竟是利還是弊,社會上的也議論紛紛。
許多教育專家表示:
小學的入學政策年齡其實是根據孩子成長的健康水平和智力水平而定的。放寬小學入學政策年齡,對于身體發育良好,智力發育也正常的孩子來說當然是最好不過,但是每個孩子的發育狀況都不一樣,所以想要大規模地統一放寬入學政策年齡需要經過大規模的調研才行。
現如今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視,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在有限的教育資源下,盡快爭奪接力棒,希望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也有社會人士認為,提前入學政策年齡,等于減輕了工作人口對未成年人口的養育負擔,相對地提高了每個工作人口的收入,也等于為老年人口的撫養多做了一份貢獻。
提前入學政策年齡,對政府來說,不僅沒有增加任何負擔,九年義務教育還是九年的經費開支,但會因延長未來工作人口的勞動時間,增加了財富,因而提高了收入。
對于小學入學政策年齡的限制問題,最大的問題莫過于是一刀切的問題,比入學政策年齡遲一兩星期或一兩個月的孩子就要等到下一年才可以入學,這就像是讓著部分孩子被迫復讀一樣,其實這部分孩子在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上是可以有能力進入小學的。
當然,對于一些家長想要揠苗助長,提前兩三年將孩子送入小學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即使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發育可以承受,但是心理發育卻沒有辦法,極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或是溝通上的心理問題。
所以,對于小學入學政策年齡的限制,不單是松不松綁的問題,還有松綁到什么程度的問題,限制是必要的,但是一刀切似乎也不太合理,只有把握好限制的松緊度,才是對孩子和社會最有利的。
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變化
1校園環境的改變
通常來說,幼兒園并不大,里面的環境設置充滿童真童趣、色彩豐富,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角、玩具柜等,給孩子們營造了較為寬松的生活環境。但是到了小學,校園變大了,教室里的陳設也以固定的桌椅為主,黑板、圖書館、宣傳欄等都以學習內容或是品德教育為主,環境的變化也在告訴孩子們現在學習是更為主要的功課。
所以,當孩子需要適應這種巨大的生活環境變化時,作為家長,應該要想辦法激發孩子對小學校園的向往之情,比如帶著孩子走進他將要上學的小學,先來熟悉一下小學的校園環境。
此外,還要激發孩子上小學的欲望:你不再是小朋友,而是帶上紅領巾的少先隊員,會認識很多的字,知道很多問題的答案等等。
2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改變
在幼兒園,兒童以游戲為主,很多課程的設置都是以活動的形式展開,包括了唱歌、跳舞、畫畫、做游戲等等,因此課程相對來說更有趣、更多樣,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但所學的內容十分有限。
而在小學,每天有6-7節課,教育活動的展開是以每節課40分鐘的課堂教學為主,主要是老師講授,學生聽、思考、討論,當然也有些課上會有活動或是實驗。小學的課程比較強調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并需要經過課堂作業、平時測驗等來反饋學習情況。
當孩子不適應這種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的改變時,可能在進入小學后就出現這樣的問題:作息時間不適應,上課打瞌睡,上課上廁所等;生活自理能力不夠,需要老師系鞋帶,要老師幫忙完成學習任務等;上課坐不住,有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能按要求完成;不能和同學和諧相處,與同學常常產生小矛盾等。
家長也不用著急,孩子的適應是有一個過程的。
在充分激發了孩子對上小學的憧憬之后,家長應該開始著手培養孩子的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好習慣,終生受益。
比如,在進入小學前,讓孩子早睡早起(小學生晚上睡覺時間約為7:30-9:00,早上起床時間約為6:30-7:00),盡量改掉中午午睡的習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如自己吃飯、自己收拾餐具,學會系鞋帶、整理書包、桌椅,大方地與人交往,說出自己的訴求等等;提前讓孩子適應在書桌前端坐半小時看書、畫畫等。
3師生關系的改變
在幼兒園,每班大約有三個老師,幼兒教師更多的像是父母在照顧孩子,參與到孩子一天的生活之中,對孩子們更加了解,孩子對幼兒教師的依賴性更強。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