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業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類課程、通識類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畢業論文。課程應重視課堂教學和課余討論環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討論環節應當視課程內容占有一定比例。
理論課程
公共基礎類課程
公共基礎類課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信息技術課程、大學外語課程、公共體育課程、軍事理論與實踐課程等。
公共基礎類課程內容應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執行。
通識類課程
通識類課程包括相關的人文學科、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課程以及創新創業類課程,其中應包括至少l門自然科學領域課程和1門創新創業類課程。
通識類課程內容由各高校根據自身定位和辦學特色自行設詈。
專業理論課程
專業理論課程分為專業基礎主干類課程和專業方向類課程。
專業基礎主于類課程:均為必修課程,采取"3+X"模式,即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外國哲學三個領域的課程以及其他相關專業基礎主干類課程。各高校根據自身定位和辦學特色開設哲學專業基礎主干類課程。
專業方向類課程:均為選修課程。課程設置應注重經典閱讀、問題導向和跨學科研究。鼓勵開設跨專業的交叉課程。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
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專業類實習和專業科研活動。各高校可根據具體情況設置一定的創新創業學分。各院系必須為學生指定專門的指導教師。實踐教學環節中的所有活動必須在指定教師的指導下進行。
專業類實習:包括各類社會實踐類活動、哲學專業暑期學校或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實習時間原則上累計不少于2個月。
專業科研活動:包括參加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或哲學類學術會議,或學生自主科研、發表哲學專業論文以及其他相關學術活動。創新創業活動也可并入專業科研活動中計算學分。
畢業論文:選題應立足于哲學專業的理論或現實問題,對相關學術文獻(基本文獻、已有研究成果、相關理論與方法)有較為系統的掌握。畢業論文必須以哲學理論問題或社會現實問題為導向,以相關學術文獻為基礎,以哲學反思為特征,主題明確,論證清晰。
dna水解后得到的產物是什么
時間:2023-09-16 21:0:39invention可數嗎
時間:2023-09-13 09:0:04地球大氣層從低到高依次是
時間:2023-09-18 07:0:54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時間:2023-09-21 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