亠讀tóu,是漢字偏旁,不是漢字,一般稱京字頭,點橫頭。亠字旁的字有六、亮、市、離、亥、京、交、亡、商、充、玄、毫、亦、享、亭、率、裹、畝、亢、亨、雍、衰、亳、褻、氓、?、亠、?、?、?、?、?、?、?、兗、?、兗、?等。
“亠”是部首,并不是一個漢字。和屋頂有關的字多有部首“亠”( tóu),如高、京、亭等。“高”字甲骨文如有土臺的尖頂。
《說文解字》中“高,崇也,像臺觀高之形”,本義是距離地面遠。商周時人們祭祀時需要在野外搭建高臺,再把焚燒祭品用的柴火放在臺上,后來搭建高臺的技術也用來建造宮殿等其他建筑。高臺形態的建筑在古代較為普遍,又被稱為臺榭,由底層夯土的“臺”和上層木構房屋“榭”組成。“京”字甲骨文在“高”的甲骨文字形基礎上多了一條豎線,本義是人工筑起的很高的土堆。
引申為君王的住所,如京城、京都等。“亭” 本義是古代設在路邊的房子,供人停宿。戰國時秦國在干道上每隔十里就建造一亭供旅人歇息住宿。
也有少數帶“亠”的字與人的頭頂、衣領等有關,如“喬”。
“亠”下有厚墻構成“?”( lǐn),即“廩”,前者是后者的本字。字意為糧倉。
dna水解后得到的產物是什么
時間:2023-09-16 21:0:39invention可數嗎
時間:2023-09-13 09:0:04地球大氣層從低到高依次是
時間:2023-09-18 07:0:54宇文新州之懿范句式
時間:2023-09-21 1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