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提案關于中考改革的相關話題新聞政策
全國兩會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于3月5日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3月3日在北京召開。兩會涉及社會發展各個層面的議題,是廣大選民表達意見要求的好機會。每年兩會,政府都要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再報告下一年的重點政策,這些政策可能對老百姓姓產生重大影響。那么全國兩會都有哪些熱點提案呢?本文小編整理了中考改革信息,僅供參考!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養老金上調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減稅降費 |
全國兩會關提案:于房產稅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退休漲工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國企下崗職工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鄉村醫生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教師工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房價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退役軍人士兵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教育話題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降低社保費率 |
全國兩會提案:關于社會撫養費 |
“十二年義務教育、取消中考”一說有根據嗎?
根據《廣州日報》報道,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特級專家,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何水法在2017年兩會期間提出了取消中考、將現行的9年義務教育制度延長為12年義務教育的建議。
何水法認為,我國現行義務教育止于初中階段,嚴峻的中考壓力將教育指向了唯分數的升學考試。為了考入所謂的“重點高中”,大部分的初中學校壓縮教學進度,孩子們提前備考,嚴重的校外補課使得休息時間被大量擠占。而中考對“副科”的輕視,也讓本應屬于孩子的副科教育時間被占用,這不利于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
何水法建議,取消中考,將現行的9年義務教育制度延長為12年義務教育。
在何水法看來,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當前完全有能力延長義務教育年限,實行12年義務教育。“我們要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通過普及教育,啟迪心智,傳承知識,陶冶情操,使人們在持續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認識各種文明的價值,讓教育為文明傳承和創造服務。取消中考,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無疑將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何水法建議,取消中考,將教育的指揮棒真正指向素質教育。實行普通高中就近入學,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同時,實行公辦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杜絕設立重點學校、重點班,讓孩子真正享有平等的教育機會。
有的地方不是已經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了嗎?
不是。那是免費教育。
2007年7月,珠海正式實施12年免費教育,成為全國首個實現12年免費教育的城市。
目前,中國特區、民族地區、浙江、廣東、河北多地嘗試了高中免費教育。但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區、沿海等發達地區,尚未大范圍普及。
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免費教育不是義務教育,還是需要通過選拔性考試進入高中的。
現階段有可能實現十二年義務教育嗎?
沒有。
去年12月的時候,針對網傳“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中考將取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曾回應表示,現階段不可能將九年義務教育升級為十二年制。
原因是:“當前,還不具備把高中階段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條件,高中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加快普及步伐,滿足初中畢業生接受高中教育的需要。”
在今年1月23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九年義務教育制度是《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的明確規定,對于少數地方自行延長義務教育年限的沖動,要嚴肅排查、堅決制止。
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十二年義務教育是一回事嗎?
不是。
去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
《攻堅計劃》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
《攻堅計劃》提出的五個具體目標:
1.全國、各省(區、市)毛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中西部貧困地區毛入學率顯著提升;
2.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結構更加合理,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3.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
4.經費投入機制更加健全,生均撥款制度全面建立;
5.教育質量明顯提升,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
根據《2015年遼寧省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2015年,全省高中階段共計招生34.3萬人。2015年,全省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9.0%。可以說早就超過那個90%的目標了。
取消中考是沒有的,但是中考的方式確實在調整。
去年8月末,《遼寧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下發,要求在2020年秋季開學時,全省所有七年級學生實施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就是2020年的初一學生開始)。
考試覆蓋國家規定的所有科目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覆蓋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規定的所有科目,其中語文、數學、外語(含聽力口語測試)、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信息技術作為考試科目;綜合實踐、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作為考查科目。
理化生三科考實驗操作
語文、數學、外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科目實行紙筆考試;物理、化學、生物科目采用紙筆考試和實驗操作方式進行;外語聽力口語測試采用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
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科目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結論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以紙筆開卷考試和技能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信息技術科目考試采取上機操作方式進行;綜合實踐、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等考查科目由各市根據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統籌安排。
學完即考 全省統一考試
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堅持“學完即考”的原則,實行全省統一考試。(不是大連自己出題了)
生物、地理科目考試安排在學生八年級學年末或九年級學年末進行;物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安排在九年級下學期進行;外語聽力口語測試在九年級下學期進行。
在全科開考的基礎上,語文、數學、外語(含聽力口語測試)、物理、化學、體育與健康、道德與法治或歷史、生物或地理等科目按照國家要求計入學業水平考試總分。
其中,語文150分(漢字書寫考試賦分不低于3分),數學150分,外語120分,物化綜合120分,體育與健康60分;道德與法治、歷史二科,地理、生物二科,各市須結合本地實際,分別選擇一科以分數呈現,所有文化課計分科目總分不超過700分。
綜合評價B等及以上可報考省市示范高中
從2018年開始,鼓勵各市廣泛開展綜合素質評價的試點工作。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項。
全省將統一建設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化管理平臺,各學校在市級平臺上為每一名學生建立電子檔案,全面、全程記錄學生在初中階段各方面的狀況,共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四種方式,根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以綜合等級形式呈現。等級一般分A、B、C、D四個等級。原則上畢業綜合認定結果達到C等及以上的學生準予報考高中階段學校,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錄取要求畢業綜合認定結果達到B等及以上。
高中將有一定數量的自主招生名額
《實施意見》指出,給予有條件的高中階段學校一定數量的自主招生名額,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學生,推動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嚴格規范自主招生辦法和程序,將自主招生的各個環節和錄取結果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