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平均工資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數據,歷來為公眾所關注,也往往出現對這一數據內涵和意義的不同解讀,“被平均”“拖后腿”“拉仇恨”之類的抱怨或質疑,某種程度上緣于對平均工資缺乏準確的理解。職工平均工資是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首先其范圍是所有獲取工資收入的職工,包括國有、非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其次是年度平均貨幣工資額,不僅包括職工的應發收入,還包括用人單位為職工繳納的各種保險、住房公積金等附著在工資上的各種貨幣性收入;再次是“在崗”人員工資額,不“在崗”的職工、沒有納入統計范圍內的顯性和隱性失業勞動人口不包括在內。本文小編將為你介紹關于寧夏最新的平均工資數據,寧夏評價工資排名的相關信息。由于數據官方暫未公布,以下數據摘自2018年寧夏平均工資數據。
寧夏五地市 哪個地區工資高?
(寧夏規模以上企業)
銀川、石嘴山、吳忠、固原、中衛,這個順序一直未變,這一組數據給準備跳槽、找工作的小伙伴們一些參考,歡迎來銀川就業哦~
想不到,這些行業漲薪最快!
城鎮私營單位
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批發和零售業
城鎮非私營單位
衛生和社會工作
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看到這里
是不是又有人
想開啟吐槽模式了?
別急呀
大家有這種感覺并不奇怪
主要是因為你們不知道以下三點
↓
平均工資反映的宏觀方面,是全區或某個行業、某一類單位的平均水平,不能具體到某一個人的工資水平。
統計口徑的問題,平均工資是稅前工資,但是對勞動者而言,工資的概念往往是稅后工資、實發工資。
勞動者所處的行業、隸屬關系、單位性質、經濟效益及個人所在的崗位不同等諸多因素,客觀上工資水平存在差異。
可能也有人會說:
“沒意思,那平均工資有啥用?
就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說了這么久的平均工資
小伙伴們可能對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清楚
科普時間到!
小黑板,走起!
平均工資指的是應發工資
也就是工資總額
什么是工資總額?
根據《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工資總額是指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直接支付給本單位人員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房費、個人所得稅、水費、電費、住房公積金和社會保險基金個人繳納部分等。
工資總額不論是計入成本的還是不計入成本的,不論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還是以實物形式支付的,均應列入工資總額的計算范圍。
工資總額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工資性津貼和補貼、其他工資四部分組成。工資總額不包括病假、事假等情況的扣款。
基本工資也可稱為標準工資、合同工資、談判工資。指本單位在報告期內(季度或年度)支付給本單位就業人員的按照法定工作時間提供正常工作的勞動報酬。各單位給個人確定的底薪可作為基本工資。包括工齡工資。基本工資不含定時、定額發放的各種獎金、各種津貼和補貼、加班工資,也不包括補發的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的基礎工資。
績效工資也可稱為效益工資、業績工資。指根據本單位利潤增長和工作業績定期支付給本單位就業人員的獎金;支付給本單位從業人員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具體包括:值加班工資、績效獎金(如年度、季度、月度等)、全勤獎、生產獎、節約獎、勞動競賽獎和其他名目的獎金;以及某工作事項完成后的提成工資、年底雙薪等。但不包括入股分紅、股權激勵兌現的錢和各種資本性收益。
工資性津貼和補貼指本單位制定的員工相關工資政策中,為補償本單位就業人員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貼,以及為保證其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而支付的物價補貼。具體包括:補償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的津貼及崗位性津貼、保健性津貼、技術性津貼、地區津貼和其他津貼;如過節費、通訊補貼、交通補貼、不休假補貼、無食堂補貼、單位發的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補貼以及上的各種商業性保險等。
其他工資指上述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工資性津貼和補貼三類工資均不能包括的發給就業人員的工資,如補發上一年度的工資等。
滁州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5黃山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03安慶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24銅陵現在是幾線城市,
時間:2024-02-10 0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