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黨和國家戰略,是民生之舉、公平之要,在偉大實踐中,擔當著歷史性重要任務。自2013年啟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以下簡稱縣)督導評估認定工作以來,全國教育督導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舉教育公平之旗,走均衡發展之路,以改革促發展,以監督促落實,補短板、兜底線,著力解決區域內城鄉間、校際間發展不均衡問題,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又取得新進展,有560個縣通過國家督導評估,全國累計數量已達2379個縣1,占全國總數的81%,有11個省(市)整體通過認定。
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基本情況
(一)不斷強化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機制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高度重視,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作為重點工作。各級督導部門不斷完善機制,強化力度,堅持問題導向,以評促建。工作中,注重提高認識也注重具體落實,注重宏觀推進也注重細節改進,注重調動積極性也注重強化責任,注重進度也注重質量,努力做到有創新、有力度、有招數、有效果。一是對政府動真格。在實地督查陳述答辯環節,要求受檢縣政府主要領導現場脫稿陳述、獨立答辯,以此強化地方黨政領導主體責任,檢驗其實際作為。二是抽學校真隨機。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統一抽取實地檢查學校,覆蓋城鄉,覆蓋義務教育學校各種類別,重點抽取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反映問題較突出的學校。每個縣抽取學校名單都是提前半天才通知檢查小組和受檢縣,確保所有學校全面準備,實現常態迎檢。三是對問題敢碰硬。在督導反饋意見中,更加注重大班額、大校額、校園安全、擇校熱等義務教育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更加注重政府履職、布局調整、教師編制、學校用地、督導權威等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逐條反饋各受檢縣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要求舉一反三,全面整改,以省級政府辦公廳名義報告整改情況,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四是抓隊伍煉內功。組織的國家督學和專家全部來自已經整體通過國家認定的省份,體現回避原則,確保公平公正;大幅提升大中小學校長、教科研人員在督導隊伍中的比重,體現專業性,確保工作質量;嚴格均衡督導檢查“十不準”要求,體現紀律性,確保正風肅紀。五是推經驗樹典型。2017年7月在吉林召開了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攻堅會,9月在安徽省組織學習交流活動,把經驗加以推廣,以典型指導工作,用要求督促落實,進一步提高攻堅意識,明確攻堅任務,強化攻堅責任,督促保質保量實現既定目標。
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呈下
時間: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懲治未成年人
時間: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學生體育課意外
時間:2024-04-24 01:0:30浙江省寧波市“三個一體化
時間:2024-04-24 01:0:28